|
昨日(3月7日),記者從戶縣文管所獲悉,在修建校園道路時意外發(fā)現(xiàn)了埋藏地下60多年的一尊2米多高的石佛像,經鑒定這是戶縣玄武寺消失多年的佛像,年代還不可考。- l7 z. W, J8 b$ p: W% |
記者獲悉,3月6日,戶縣五竹鎮(zhèn)兆豐橋小學在校園修建道路時,意外發(fā)現(xiàn)了一尊石佛造像。接到報告后,戶縣文管所立刻派人前往。最終清理發(fā)掘后,發(fā)現(xiàn)了一尊石佛坐像。南山麻石質地,佛首殘缺,胸前手臂不全,殘高234厘米,胸寬112厘米,座寬140厘米。認定這是一尊石佛造像,年代有待進一步考證。
6 \2 c% q- f' ^* p1 M9 ~ 那么這尊佛像到底是什么來歷?戶縣文管所館員查閱《戶縣文物志》,上面記載兆豐橋村東原有玄武寺一座,但是現(xiàn)已毀。1951年玄武寺改建兆豐橋小學時,將該寺原有石佛像一尊,已殘缺頭,埋藏于地下。另據(jù)民國22年《重修戶縣志》載“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寺,人言昔靈山寺全盛時,于前后左右分建以拱衛(wèi)靈山者。今考之,位置適合,其或然歟?”. H0 k9 t( y' N ^, H; P0 M
曾經在戶縣終南山下有五座寺廟的布局,這在我國歷史上非常罕見。就是以靈山寺為中心在四周分建朱雀寺、青龍寺、白虎寺、玄武寺。經過滄桑巨變,僅剩下靈山寺和青龍寺部分遺址尚存。今考靈山寺南有朱雀寺在五莊,北有玄武寺在兆豐橋,東有青龍寺在舊泉坊,西有白虎寺在白虎堡東。該石佛造像的出土,為確定玄武寺的寺址和研究靈山寺佛教寺院體系提供了難得的實物資料。(記者陳黎通訊員王亞周)5 a5 v3 L& g/ R* [
& y4 C) g/ H0 a5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