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V! w9 \ |% p, G北京西南角,有一條經(jīng)過西便門車站通往豐臺的并不十分熱鬧的鐵路。1960年,當一列火車駛過西便門附近,突然一個男青年跳上鐵軌,臥倒在上面。火車急剎車已來不及,慘劇便發(fā)生了……9 x: w, t; J- {1 O) Y ~! `+ S6 I# v7 x
死者26歲,男性,核工業(yè)部(第二機械工業(yè)部)技術人員,姓陳,名小達———陳伯達的長子。+ `6 Y, m! j. A9 J5 o
陳小達正處于青春煥發(fā)的黃金歲月,怎么突然選擇了這么一條絕路?
% ]# P6 y! f* @6 s( x 他,在蘇聯(lián)莫斯科大學物理系畢業(yè)之后,于1958年回到北京,與陳伯達生活在一起,有時候,他也去看望自己的生母諸有仁。當時,諸有仁在水電部水電建設總局擔任研究室主任和機關黨委宣傳部部長。1 [& Q3 F) ?' v: S% g
剛剛回國的陳小達,講一口俄語,而漢語卻講不好了。在家里,他跟陳伯達用俄語交談。作為一個中國人,不會講漢語,不僅沒法在中國工作,連日常生活也諸多不便。陳伯達不得不把兒子送到北京大學旁聽漢語課。
- i4 F* O4 n$ B1 i 大抵因為是高干子弟的緣故,被看作政治上絕對可靠,所以陳小達被分配到機密單位———核工業(yè)部工作,盡管他學的并不是物理專業(yè)。
/ ?; v1 }8 H. z) x/ G- ]5 e! ^ 陳小達住在中南海,工作單位又不借,領導上分配他與蘇聯(lián)專家一起工作,他的生活道路鋪滿鮮花。
8 o+ ^% k3 {/ X3 c! X 最使他感到幸福、得意的是,他有一位中意的姑娘??紤]到他的那個她現(xiàn)仍健在,她本人也是眾所關注的人物,便不透露她的姓名,此處以M相稱。1 q2 m4 h! l" S% i- P: H
M與他可以說“門當戶對”:M也住在中南海,而且住在甲區(qū)。M的父親的職務比他的父親更高。M與他從小結識,況且M也曾在蘇聯(lián)生活,能講一口流利的俄語。
& T& d+ W+ w9 d, `- h 陳小達與M處于熱戀之中。M常到陳小達家,一談便到深夜。陳小達也去M家,聽她從蘇聯(lián)帶回來的唱片。
1 @; _4 r0 c: r7 e; k6 A 冬日,他倆從中南海向北,過了橋,到北海公園溜冰。他倆像春天的燕子一般飛快地掠過冰面,用俄語呼喊著,嘻笑著,引得許多年輕人投來羨慕的目光。
4 p: j! ~1 `% S4 w0 h( \7 ~9 e/ \ 隨著歲月的流逝,他們之間的感情越來越深,關系也逐漸明朗化,咔嚓,咔嚓,照像機留下他們的許多合影。筆者在陳伯達家,見到這些照片。
; z- b# h% w {! b7 K 到1960年,陳小達26歲了,是該正式提親了。5 p& b* E, h- t N; v
就陳伯達來說,對這門親事舉雙手贊成。因為陳伯達在M的父親手下工作,倘若能夠結親的話,還能為他的政治上提供“保險”———這么一來,M的父親也許會在政治上給他以
) q; S/ Q* Q6 T) U3 f支持,至少不會在風向大變時把他整倒。* y, s7 y' P( g
可是,事與愿違。向來與陳小達過從甚密的M,突然提出與他中止戀愛關系,只保留一般的朋友關系。M沒有說明這是來自她的家庭的意見。: r: j5 s( _3 |2 C! _9 _$ \
陳小達受此當頭一捧,心煩意亂,而那幾天,正由他主持進行一項重要的實驗。在精神恍惚之中,他的實驗出了大事故!! H. m4 e* J: x: { E, i$ ^( B
雙倍的打擊,使感情脆弱的陳小達一時想不開。他曾想找父親談一次,可是,正遇上陳伯達手頭事忙。對他說過幾天再談。) }( Z7 W U @* s4 k# a
陳小達苦悶至極,獨自前往西便門,走上了絕路……
# w( M. k( {, Q P 為了怕陳伯達受刺激,陳小達之死被瞞著。M也不知道真相。
( e3 S$ a/ }4 n% } 直到一年之后,陳伯達才知道長子之死。他大聲號啕,可是,早已無濟于事……這里順便提一下陳小達的生母諸有仁的后來———這連陳伯達本人都不大清楚。筆者有位浙江文友,叫馮穎平。她在杭州當記者。很偶然,有一次她跟筆者說起,她是諸有仁的“干女兒”,這才使筆者有機會了解諸有仁那孤寂的晚年……諸有仁晚年獨居,很少與外界來往。
# {, `( b9 U6 R: ]1 \: \) p w5 O W+ Y 馮穎平怎么會成了諸有仁的“干女兒”呢?她說,那是在1982年盛夏,杭州熱不可擋。為了照顧老干部,有關部門安排他們到莫干山休養(yǎng)。受報社派遣,馮穎平到莫干山采訪。在山上,人指著一位個子中等偏矮、步履蹣跚、滿頭皓發(fā)、慈眉善目的老太太,神秘兮兮地說:
4 T. P1 D: U/ w; P3 ] A “他就是陳伯達的第一個妻子!”從此,馮穎平開始注意這位老太太,得知她的名字叫諸有仁。很快地,憑著記者的職業(yè)習慣,馮穎平發(fā)覺諸有仁常常離群索居。馮穎平以為,盡管陳伯達是人所共知的“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16名主犯之一,諸有仁作為陳伯達的第一位妻子———何況早已離婚多年,不應該受到冷遇。馮穎平主動地去接近諸有仁。諸有位帶她到自己的房間里聊天。從聊天中馮穎平得知,諸有仁早在1925年就參加革命,她的姐夫是黨的早期著名領導人之一———羅亦農(nóng)。她在羅亦農(nóng)的影響下,前往蘇聯(lián)學習,在那里結識了陳伯達,并在回國后于1933年與陳伯達結婚。后來,生下一個兒子,取名陳小達……老人說到這里,突然冒出一句:“江青害死了我的兒子!”馮穎平未敢詳問,老人也沒有仔細說下去。由于在山上馮穎平與諸有仁相處甚為融洽,下山時諸有仁邀請馮穎平到她當時所住的地方———新安江紫金灘。在紫金灘,諸有仁打開塵封已久的照片給馮穎平看。從那些黃的老照片上,可以看到諸有仁與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的合影,揭開了諸有仁不平凡的身世。諸有仁念念不忘她唯一的兒子陳小達。諸有仁說,1939年夏天,周恩來去蘇聯(lián)醫(yī)治摔傷的胳膊,陳伯達和諸有仁托周恩來把五歲的陳小達帶往蘇聯(lián)。此后諸有仁與陳伯達離異。陳伯達又結婚了,而諸有仁一直獨身。解放后,諸有仁在重慶工作多年。后來,諸有仁調到北京工作。諸有仁時時懷念著兒子陳小達。兒子回國之后,生活在陳伯達身邊,但是,陳小達也常來看望母親諸有仁。兒子長大成人,給了諸有仁很大的安慰。
. N' ]4 ]5 y% r 當她得知兒子陳小達突遭不幸時,如五雷轟頂。她千方百計打聽兒子的死因。她聽到傳聞,說是江青干涉了陳小達的婚事,從此恨透了江青。她不住地在馮穎平面前重復那句話:“江青害死了我的兒子!”& g6 a/ G$ f) M5 o3 |2 Q
傳聞畢竟只是傳聞。馮穎平跟諸有仁接觸多了,對于這件事漸漸有些了解。馮穎平認為,諸有仁對江青在這件事上有一種偏激的情緒。馮穎平平心而論:“老人沒有為她的論斷提供具體事實。從后來披露的大量歷史材料看,陳小達婚姻的失敗關系著諸多因素,最主要的是政治方面的因素。但江青的反作用力也是無可諱言地存在?!痹谕词ㄒ坏膼圩又H,她已年過半百。她格外感到孤獨。她向組織上提出,要一個養(yǎng)女,以便能照料她的晚年。
& h# J0 k. w" G/ h+ v/ i 組織上答應了。她從四川老家的親友中,認了一個女孩作為養(yǎng)女。她花了很大精力,把女孩的戶口遷入北京,并安排了工作。這在當時是很不容易的了。養(yǎng)女有了對象,諸有仁感到非常高興。因為養(yǎng)女一旦成家,跟她生活在一起,那就更熱鬧了。就在這時候,大劫大難開始了。在“文革”中,諸有仁被打成“蘇修潛伏特務”,受盡折磨。她的養(yǎng)女也“上山下鄉(xiāng)”,和男友一起被遷往黑龍江,從此與諸有仁沒有聯(lián)系。
8 H+ \+ g1 z& q* \ 過分抑郁不僅加速了諸有仁的老化,而且催生了疾病。陳伯達比諸有仁年長,而且在晚年又有那么多年的鐵窗下度過,然而諸有仁卻早于他而故世。這大抵與陳伯達獲得保外就醫(yī)之后,有了兒子陳曉農(nóng)和兒媳小張的細心照料大有關系。正因為這樣,兒子陳小達之死,對于諸有仁來說是最為沉重的。從此,她像魯迅筆下的祥林嫂一般,絮絮叨叨,不斷向人訴說兒子的不幸…… | 7 L4 k: t+ w" D" [4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