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z5 X' f; J" }秦朝以前人們記事主要以詩竹作記載,使得這一大事未能記入史書,加之秦國很快滅亡,人們流傳下來的這一諺語,把宗婦這個大名及功勞都淡化了。 ; B4 b, U. m# k/ A9 \& C # W+ ^* x+ G# z( r三十年河?xùn)|三十年河西,數(shù)百年后宗姓人家開始由盛轉(zhuǎn)衰,家族人員分家另居,其中有一支宗姓流落在臘家灘腹地,在一片沙石瘠薄的灘地開始生活。 5 |% a T0 O2 E - s% _. Y1 l0 _/ ]宗姓人家在這里生活時,澇峪口村以北至五嶺以南還無人家居住。在漫長的歲月里,宗家人付出艱辛勞作,使這一帶漸趨繁榮,于是在澇河兩岸的村民開始向這里移居,逐漸形成自然村落,人們用最早入住的宗姓來命名村名一一宗家灘。; r1 b( E5 Z% J& b) o4 _ u1 N$ l
- E# O6 l( i1 s 2 ~8 x1 t @5 E3 T4 |# q宗婦是一位澇河流域的治水女英雄,五嶺修建后,澇河中下游的村民安居樂業(yè),處于中游的地帶,也就是五嶺以南,澇峪口村北時常發(fā)生水災(zāi),仍無人居住。元明時期,才漸漸有移民遷入。這樣便出現(xiàn)了大大小小的十一個自然村,宗姓人家土地面積日益減少,又因接連受到洪水侵?jǐn)_,宗姓族長帶領(lǐng)族人又向北遷,在五嶺下面的上斑村一一現(xiàn)今的南斑村。- H7 i1 v7 G4 [4 A
* B6 H1 L4 I# D5 ~; L
宗姓族人遷入南斑時,戶族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而宗家灘經(jīng)過六七百年的發(fā)展,形成兩個小自然村,人口有四百多人,大多以王楊康張等姓為主。& j# B8 g$ I8 \
1 j0 a, T1 f8 e! f6 o) @( A+ o# N. f
二十世紀(jì)六七十年代,戶縣政府調(diào)動數(shù)萬民眾對澇河進(jìn)行大的整治。近四五十年以來,宗家灘附近的民眾,過上了安寧幸福的生活,澇河洪水終于被政府和民眾齊心馴服了。 9 R' M( L, F5 U; M, c2016年鄠邑區(qū)政府又在宗家灘村東修建了美麗的天橋湖,村民每每就近散步,便能欣賞到山水風(fēng)光,使得生活過得更加愜意舒適。, t& i) w+ C3 K9 |1 c. R